Header Ads

header ad

轉貼:異位性皮膚炎現新療法 醫:患部面積逾10%患者可考慮

轉貼:異位性皮膚炎現新療法 醫:患部面積逾10%患者可考慮

👨‍⚕️ 魏正宗醫師:這是我們進行中的臨床研究新藥,效果真是不錯,只是收案條件有點嚴,需要嚴重度全身面積10%以上的才有機會申請。

🔎 全身超過70%的皮膚紅腫、脫屑,可說是幾乎體無完膚,症狀嚴重時更是痛苦萬分,「癢起來非常難受,甚至隨便一動就會痛,就連晚上睡覺都難受到無法入睡,很多東西都不能吃,就連打籃球都很怕會引發紅疹搔癢。」


💊 傳統三線治療 8成患者不滿意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皮膚免疫功能失調引發的慢性疾病,與基因遺傳及環境因素有很大的關係,最重要的致病基因是絲聚蛋白(filaggrin)的突變,導致角質層功能缺損,皮膚的保濕能力下降,皮膚進而出現乾燥與搔癢症狀。


✏️ 目前針對異位性皮膚炎的三線治療:

第一線治療:使用保濕劑、局部塗抹類固醇藥膏、吃抗組織胺藥物。

第二線治療:局部塗抹強效類固醇、吃短期口服類固醇、光照治療或使用非類固醇的免疫調節劑藥膏(藥效較差,但能長期使用,較無類固醇藥膏之副作用)。

第三線治療:口服免疫抑制劑或使用劑量較強的光照治療。



中重度患者新選擇 生物製劑針對關鍵因子進行阻斷

為打破成人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停滯不前的治療困境,生物製劑能透過精準抑制IL-4及IL-13引發異位性皮膚炎的關鍵因子,有效抑制發炎反應來治療成人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

🔎 人的免疫系統核心的T細胞,基本上分成兩種類型TH 1和TH 2,一般來說,這兩者會在體內維持平衡,一方高,另一方就低,對抗病毒、腫瘤、細菌的免疫反應屬於第一型(TH1),過敏反應屬於第二型T細胞反應(TH2)。然而異位性皮膚炎就是過敏的免疫反應,第二型較強、第一型較弱,因此對於外來病毒、細菌的抵抗力較差。

👨‍⚕️ 朱家瑜醫師說:「就像國家有陸海空三軍,其中一個軍種(TH2)叛變,但另外兩軍(TH1)都很忠誠,現在常見的療法就是通殺的概念,會把陸海空軍都消滅,導致國家沒有士兵,抵抗力下降;那生物製劑是針對出問題的那一個軍種進行處理,其他兩軍依然能夠保衛國家,減少對抵抗力的影響。」

💊 生物製劑和傳統療法不同,是針對第二型細胞所釋放的IL-4及IL-13進行作用,不會破壞第一型細胞,讓身體依舊能抵禦外來病毒、細菌,減少傳統療法的副作用,像是白血球下降、免疫力低下,或是可能發生的腎、肝功能受損等。

💉 「生物製劑是採取針筒注射,第一次施打必須打兩針,接著隔兩週就必須打一針,通常一個月就有明顯療效的比例高達一半,四個月改善75%的比例佔三分之二。」


生物製劑效果佳 患者:原本不抱期待,沒想到效果那麼好!

💉 生物製劑療法在美國已經實行一兩年,台灣是2018年7月底才核准上市,台大醫院目前有7名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正在接受生物製劑治療,有6名患者反應相當好,上述故事中的胡先生就是其中一位,從八月開始進行治療。

🙂 接受生物製劑治療的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患者表示,以前吃類固醇、擦類固醇的藥都只能讓症狀暫時得到控制,直到接受生物製劑治療後,感覺自己能像正常人一樣,可以運動、吃炸物,不再癢到睡不著覺,生活和睡眠品質都明顯提升,「經過短短三個月治療後,終於感受到皮膚在呼吸,開始覺得人生變得有希望❗️


❗️生物製劑並不是完全沒有副作用

💉 打針時,有些患者會出現打針部位紅腫、痛感,但比例不高,另外8~10%的患者出現結膜炎狀況。某些患者使用生物製劑後,雖然全身皮膚狀況好轉,但有出現眼周、眼睛癢的狀況,可靠點眼藥水、擦藥膏改善。

💉 生物製劑雖然效果佳且副作用少,但令患者最卻步的就是費用高昂,一針要價大約2萬8千元,健保目前尚未給付。

中重度患者可以先使用現有健保給付的治療,若是沒有成效再考慮使用生物製劑,「一般來說,嚴重到需要使用生物製劑治療的患者比例不高,大概佔成人患者的10%。」

✏️ 若民眾想使用生物製劑療法,應持續四個月,將病情控制到一定程度後,再和醫師討論搭配其他療法。

👨‍⚕️ 朱家瑜醫師強調,「四個月後患者完全不打針,一年內復發機率大約20%,且就算復發後再打針也一樣有療效。」


📝 轉貼來源:康健雜誌


沒有留言

技術提供: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