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 Ads

header ad

轉貼:飽和脂肪吃愈多心臟病愈少? 30年「法國悖論」的奧祕

轉貼:飽和脂肪吃愈多心臟病愈少? 30年「法國悖論」的奧祕

🔎 法國悖論 (French Paradox) 是一個流行語,此一詞語最早出現在1980年代,是在描述一種似乎矛盾的流行病學觀察:法國人飲食中的飽和脂肪相對偏高,可是其冠狀動脈心臟疾病的發病率卻相對偏低,這和普遍認知的飽和脂肪是冠狀動脈心臟疾病的危險因子的論點矛盾。

French Paradox 這個詞在1987年首次出現在一篇標題為Coronary risk factors. The French paradox的論文。

該論文說,相較於美國及其他先進歐洲國家,法國人攝取較多的飽和脂肪,但卻有較少的冠心病。它又說,這個悖逆的現象可能是由於法國人喝較多的酒,而酒似乎對心臟有益。


飽和脂肪酸

主要來自牛肉、豬肉、火腿與香腸之類的動物性脂肪,可以在體內合成,並不是非攝取不可的脂肪。

加上飽和脂肪酸熔點高,不容易在體內溶解,除了當作熱量燃燒之外,剩下的會轉變為三酸甘油脂(Triglyceride)儲藏在體內。

另一方面,不飽和脂肪酸熔點低,加上在常溫之下為液態,故一進入體內就會立刻溶入血液之中,隨同血液運送至身體的每個角落,被各個器官的細胞膜吸收之後,就可以讓那一層膜保持柔軟有彈性。所以說,不飽和脂肪酸原本就屬於健康油。


由於這篇論文是用法文發表,所以並沒有引起太多關注。五年後(1992),又有一篇類似的論文用英文發表在重要的醫學期刊Lancet,而這下子French Paradox就開始引起全球關注。這篇論文的標題是Wine, alcohol, platelets, and the French paradox for coronary heart disease。它也一樣提到,法國人喝較多的酒也許可以解釋這個悖逆現象。

請注意,這篇論文所說的酒,是alcohol,也就是酒精。但是,到了隔年(1993),另一篇論文卻表示,紅酒裡的酚類物質具有抑制低密度脂蛋白氧化的功能,所以也許可以解釋法國悖論。這篇論文的標題是Inhibition of LDL oxidation by phenolic substances in red wine: a clue to the French paradox?(紅酒中酚類物質對LDL氧化的抑制:法國悖論的線索?)。

到了1999年,又有三篇論文進一步指出,紅酒酚類中的白藜蘆醇是最有可能解釋法國悖論。


這個所謂的悖論,爭爭吵吵了30年,還是吵不出個所以然來。但是,毫無疑問的,它是飽和脂肪倡導者的最愛,總是被搬出來“證明” 飽和脂肪對健康有益。只不過可憐的事實是,它到底是真跡還是假象都還搞不清,而縱然是真跡,也肯定只是另類。畢竟,整體而言(全世界),飽和脂肪攝取量是與冠心病率成正比。

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網站有一篇2018-1-23發表的Healthy diet,其中有關飽和脂肪的建議是

(1)攝取量應低於總能源攝取量的10%,以及(2)盡可能用非飽和脂肪來取代。

當然,建議歸建議,每個人都有權力選擇接受或拒絕。我只是希望“有心人士”不要老是挑一些像法國悖論之類的旁門左道來佐證或鼓吹飽和脂肪的好處。




沒有留言

技術提供: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