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 Ads

header ad

2010年IOF國際骨鬆會議心得




2010年IOF國際骨鬆會議心得
  國際骨鬆會議是由國際骨質疏鬆症基金會(IOF)主辦的世界性骨質疏鬆研討會,今年比較特別的是與骨關節炎及臨床經濟學學會合併舉辦,會議時間是2010年5月4號到10號,地點在義大利文藝復興古城佛羅倫斯國際會議廳舉行,估計全場約有一千多人參加,台灣則有大概20餘人與會。
  骨質疏鬆是免疫風濕科領域的一個尚待開發的新領域,雖然過去很多科包括婦產科、骨科、新陳代謝科都參與骨質疏鬆症的治療及研究,但是最近幾年,骨免疫學興起,發現免疫細胞在骨質疏鬆佔有極重要的角色,因此免疫風濕科醫師也慢慢的投入,此行我是與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羅淑芬理事長及鄭添財秘書長,同行的還有台大骨科劉華昌教授一起參加。


骨質疏鬆症新知
  維他命D缺乏是普遍但被忽略的流行病,據統計,在英國有50%~70%的人是維他命D缺乏,維他命D缺乏的定義是抽血血中濃度小於30單位,維他命D缺乏是一個世界性的普遍現象,即使在日照充足的亞熱帶國家,包括台灣,有研究顯示有80%的慢性病人口或老年人都患有維他命D不足;維他命D的最好的食物來源是乳製品,如果每天能夠喝400~600cc的牛奶,可補充足夠的維他命D,如果要服用維他命D的保健食品建議服用D3而不是D2,其生物轉換率較佳。
  維他命D的安全劑量極高,不管口服或注射,基本上即少副作用產生,甚至有研究顯示,每三個月注射高劑量的維他命其效果與安全性相當於每天口服;不過大部分的選擇仍然以每天口服維他命D膠囊為主,建議至少每天800-1000國際單位,曬太陽是否能產生足夠的維他命D,目前為止仍是迷思。目前的結論是每個人曬太陽產生維他命D的效率不定,換句話說不是每個人光曬太陽就能有足夠的維他命D;特別是老年人、慢性病患者與皮膚疾病的患者,曬太陽是不足的,建議口服維他命D較適當,最好的方法是抽血檢測血中維他命D濃度不足再補充同時也能監測是否達到治療目標(血中濃度75-100)。
  目前增加骨質生成最好的藥物有兩種;一為口服:鍶製劑,另一為皮下注射副甲狀腺製劑(商品名:骨穩)
  治療骨質疏鬆的藥物分為兩大類;第一:抑制骨質吸收,第二:增加骨質生成;目前大部分患者使用的是抑制骨質吸收的藥物,其中又以雙磷酸鹽藥物最普遍,但是這幾年研究發現增加骨質生成可能更重要,或者部分病人應該交替使用或先用增加骨質生成藥物在使用抑制骨質吸收藥物,如此治療效果效佳;抑制骨質吸收最常用的藥物是每週一次的雙磷酸鹽藥物(商品名:福善美)。
  然而近期健保剛通過給付為一年一針的藥物為未來的主流;此為一年一針的雙磷酸鹽藥物,已證實效果極佳,增加骨質密度、預防骨折的機率,方便性大為提高,有機會推廣為『老年年針』;增加骨質生成,目前健保給付的只有『骨穩』需每天注射一次,但健保的申請條件為病患須有兩節以上的脊椎骨折或一個以上的髖關節骨折。
  至於鍶製劑目前健保並不給付,需每天服用一包藥費每天約為80元,其實鍶製劑












沒有留言

技術提供: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