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 Ads

header ad

美國洛杉磯加州大學進修心得





美國洛杉磯加州大學進修心得

緣起
1997年的世界風濕病大會在新加坡召開,我認識了華裔美籍的余得恩(David
Yu)
教授,那以後的幾次國際會議,我們都會碰面討論一些僵直性脊椎炎的問題.20005,
亞太風濕病大會在北京舉行
,我與余教授提及我有出國進修的計劃,他也給了我很多研究方向的建議.之後我接納余教授希望我先充實臨床研究在學習基礎研究的建議,決定於20009月先到英國皇家風濕病醫院跟隨Dr. Andrei  Calin, 並順道巴黎找Dr. Maxime Dougados進修僵直性脊椎炎的臨床研究方法.2000年年底余教授來台灣,我們在他下榻的希爾頓飯店談起他最近的研究計畫,教授知道我在台灣有很多僵直性脊椎炎的病人,於是就希望我們幫他多收集關節組織及肌腱的標本,同時敲定了我們的研究合作計劃。於是,2001316日,我終於收拾行囊,隨身帶著一箱寶貝的組織樣本,搭上了新航赴洛杉磯的班機。
 


 
       
UCLA著名的建築: Royce Hall演藝廳                           
余得恩(David
Yu)教授
暮春3月,台灣早已是春暖花開,但是洛杉磯的天氣卻仍然是典型的早春,日夜溫差極大,天氣好的時候,白天的太陽簡直像夏天一樣。洛杉磯加州大學(UCLA)是美國知名的學校,在加州大學的系統裏面,是醫學院研究水準最高的,他的醫學院是美國排名前10名的。算面積來說,UCLA卻是所有的加州大學裏面最小,這是因為學校校區位於西洛杉磯的精華地區westwood,是洛杉磯地區學術氣息及生活品質較高的地區,也是居民逛街吃飯的重要生活圈,
有許多家老電影院位於此,例如FOX,是著名的電影首映戲院。
 
Westwood
街景: 細雨薄霧中的FOX電影院
   
W
estwood這一帶的生活費較高,為了節省開支,透過朋友的協助下,租到聖塔摩尼卡(Santa
Monica)
市郊的一間小公寓,
每天早晚搭公車上下班,整天都等待在實驗室裏面,觀摩學習最新的免疫實驗室技術。 聖塔摩尼卡是離UCLA約十公里遠的鄰近海岸邊的小城市,距離洛杉磯只有15分鐘的車程,這裏的海灘,是洛杉磯人休閒周末常去的地方,每到日暮時分,海灘旁的Ocean
pacific
遊樂園燈光亮起,感覺就像是一顆耀眼的寶石鑲在海灘上
,更覺非常的浪漫,
這是許多好萊塢電影中的著名景點。
聖塔摩尼卡往南,20分鐘的車程就可以到著名的威尼斯海灘(Venice
beach), 這裏有1個外號----肌肉海灘(muscle beach),原因是每個假日,就吸引很多健美先生來這裏展示他們的肌肉,海灘旁有很多富有墨西哥風情的小商店,空氣中瀰漫著休閒的南方風味。
聖塔摩尼卡北邊大約1個小時的車程,則是馬里布(Malibu)海灘。這裏是加州的有錢人私人海灘別墅聚集的地方。

    



    

Santa
Moni
ca的Ocean
pacific遊樂園
。         
我與人分租在
Santa
Moni
ca12街的住宅區內。

  
馬里布海灘上有許多昂貴的私人海灘別墅               
饒富墨西哥風味的威尼斯海灘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UCLA)
我是到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過敏免疫風濕科實驗室短期進修1個月,UCLA是美國知名的學校,在加州大學的系統裏面,是醫學院研究水準最高的,UCLA醫學院是美國排名前10名的醫學院。算面積來說,UCLA卻是所有的加州大學裏面最小的。學校裏面,有3分之1的學生是外國人,其中,亞裔的佔了絕大部分。能夠進入的學生,都是全美,甚至全世界頂尖的學生。除了醫學院的水準頗高意外,可別以為學生都是書呆子,事實上,UCLA的學生非常熱中體育活動,尤其是籃球及足球,我停留的期間,正巧碰到美國大學籃球聯盟(NCAA)的決賽,學校幾乎為之瘋狂,學生談論的主題都是常是跟球類運動有關的話題。
  
                    UCLA的標誌:
BRUIN                          
活動中心內之UCLA store
    
                    UCLA的校園一角                               校園交通車,背後為眼科醫院。            
基因微陣列技術
(Microarray)
我的指導老師是華裔美籍的余得恩(David
Yu)
教授,他出生在香港,大學畢業以後就到美國進修定居,在加州大學服務已經30多年,目前是加州大學的終身內科教授,在免疫風濕科醫學界是知名的的學者,是風濕科Kelly教科書的作者之一。教授是研究血清陰性脊椎關節病變,特別是僵直性脊椎炎的權威實驗科學家,目前主要的研究領域是血清陰性脊椎關節病變的免疫病理機轉及遺傳基因的訊號傳遞過程。 
   
 UCLA醫學中心門診區(UCLA medical plaza)及病房
余教授的實驗室裏面,時常都有世界各地的學生來跟他學習,許多風濕科目前活躍的學者,例如德國的Elizabeth
Herman, 芬蘭的Kaiser Granfors等等,都曾親到他的實驗室進
。余教授跟他的學生及各國的研究學者有很好的互動及合作關係,實驗室裏面經常有世界各地寄來的合作研究的組織標本。除了我,目前實驗室還有1位從德國來的醫學博士Marcus,另外就是從中國大陸廣州來的古潔若醫師,他們都是來此學習法最新的免疫實驗室的技術,主要就是基因微陣列(Microarray)。我們的實驗室最近幾年研究的重點,就是由僵直性脊椎炎和其他血清陰性脊椎關節病變的病人身上取得各種標本,例如血液、關節液、關節滑膜組織、肌腱等等,然後去分離出這些組織當中的DNARNA,然後再將這些RNA,與微陣列膜上的c-DNA探針結合,經免疫螢光的方法,就可以看出哪些基因被表現出來。
 


目前UCLA實驗室的基因微陣列(Microarray)技術,一次可以檢測發現8400個基因,幾乎涵蓋了所有目前所已知的有功能的基因,其中還有很多基因的功能目前仍然不清楚。藉由電腦軟體的分析,並且比較正常人及不同的關節炎之間的差別,就可以知道那些基因在僵直性脊椎炎人身上被表現出來,同時也可以知道治療前後,那些基因表現得到改善。Microarray方法目前在許多的領域裏非常的熱門,尤其是腫瘤科,可以知道不同的腫瘤當中,有那些基因產生突變或是被不正常的表現出來。




余教授的實驗室成員--德國的Marcus,中國大陸廣州的古潔若醫師及我

UCLA風濕科

UCLA風濕科陣容堅強,風濕科主任Dr Bavra
Han
是知名的研究紅斑性狼瘡的學者,她在美國醫學界有很崇高的地位,目前有三位博士後研究員及許多各地來進修的fellow在她實驗室內工作。
科內的幾位教授,也都有各自的專長及實驗室,而且也都能夠在各自的領域當中表現突出。其中Dr
Paulus
是類風濕性關節炎臨床研究的專家,也曾經寫過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教科書,很多藥物的臨床試驗,都是由他所顧問和執行的。我有好幾次跟他請教的經驗,由於他的指導,也完成了我下一個研究計畫:題目是Thalidomide治療僵直性脊椎炎的隨機雙盲試驗。由於我從來沒有執行隨機雙盲試驗的經驗,在與他討論的過程當中,他都能夠不厭其煩的修改我的研究計畫,真是位慈祥和藹地長者。 




另外,科內陳博仁(P.J.
Chen)
博士,與是國內熟知的專家,他是台灣去美國發展的基礎科學家,目前主要是研究抗體的基礎醫學,例如紅斑性狼瘡的抗磷脂抗體,它的底下同時有3位博士後研究生,論文的產量非常的多。另外1位也是台灣去的Dr
Betty Tsao
博士,早年是跟科主任Dr Han作紅斑性狼瘡的研究,近兩年來也開始獨立研究,他的研究重點是家族性紅斑性狼瘡的遺傳基因研究。 




每星期一次的期刊討論會與研究報告圓桌討論會議,是兩個最重要的會議,大部分的臨床醫師及基礎教授都會同時出席,由每個實驗室的研究生輪流報告他們的研究進展,然後集思廣益,同時提出批評與建議。


心得與省思
 個月下來,除了對目前的實驗室技術有了粗淺的認識以外,更重要的收穫是,學得了嚴謹的科學研究態度及學習方法,這些頂尖的科學家們之間的做事與研究學問的方法,正是我此行的主要目的。 據我的觀察,余教授大部分的時間是花在與其他研究者的溝通討論上面。透過這種世界性的合作,可以節省實驗室的設置成本,同時可以很快速的得到實驗的結果。電子郵件的發達,可以讓最新的發現,最新的創意以及問題,能夠更有效率的與他人分享與互動。 

1



       
在美國,最大的好處是研究的資源很豐富,而且,你隨時可以找到不同領域的專家可以讓你發問與討論,如此互動的結果,常常能夠激發出令人激賞的創意。美國的研究者,研究以外的雜務非常的少,例如門診及住院病人的照顧。因此大部分的時間可以集中在自己的研究上面。


       
成功的醫學研究者,特別是研究小組的領導者,重要的並不是實驗室的技術,而是思考與創意。
創意與思考的主要來源,是跟別人討論的結果。  
學術討論會的主要目的,除了獲得知識以外,更重要的是,大部分的時間應該留下來討論與發問。


       
資訊時代的學習方法,已經正在快速的改變。尤其是網際網路的發達,讓搜尋與閱讀醫學文獻,已經大部分都可以從網路獲得。
MEDLINE已經與網際網路充分的結合,查詢文獻已經很少需要跑圖書館。善用網際網路及電腦,可以更快速有效的充分的結合,查詢文獻已經很少需要跑圖書館。    

台灣的研究環境,人力及經費都沒有辦法像美國那麼的優厚。不過從這些科學家們的研究態度等中,就是給了我很多啟發,對自己的研究方向亦有了更清楚的認識。俗話說的好,『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出國進修的目的不也是如此嗎?!


沒有留言

技術提供: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