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新進展 ~2009年歐洲風濕病會議後記
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新進展
~2009年歐洲風濕病會議後記
魏 正 宗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過敏科主任
類風濕性關節炎(RA),一直是免疫風濕科病人當中比較弱勢的一群,也是造成病患生活功能受損最嚴重的一群,嚴重的病人往往全身的關節都腫痛、變形,甚至無法自理生活。這樣嚴重的疾病發生率不算低,在台灣約有1%人口的盛行率。因不算少見且嚴重,所以類風濕性關節炎,一直是研究的重點疾病,也是各大藥廠發展新藥的首要目標。
在2009年6月10到13日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舉行的歐洲風濕病會議(eular)當中,類風濕性關節炎也是被關注的重點,大會的重點是生物製劑的研發,今年突破分為以下部分:
(1)抗腫瘤壞死因子(TNF)製劑,在台灣已有兩種藥物上市,分別為恩博(enbrel)及復邁(humira),國外有第三種藥物稱為ramicade,另外第四種藥物golimumab最近也剛獲得美國FDA通過上市。抗腫瘤壞死因子製劑,為嚴重類風濕性性關節炎的治療主流,事實上也改變了教科書上的治療,大部分的病人反應良好且效果也過去傳統藥物所無法比擬的。目前研發重點是使用更方便,例如過去恩博需皮下注射每週兩次,較新的復邁則是每兩週一次,而即將上市的新藥,耿進展到每四週一次皮下注射即可,使用的方便性是越來越高。可惜目前健保局給付條件仍然是傳統藥物合併治療使用6個月以上,治療無效的病患才能提出申請,目前無法健保給付的病人,只能自費或尋求實支實付型住院醫療險來補助。
(2)第二大類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藥物為『抗B細胞療法』,這類的藥物在台灣已上市,藥名稱為『莫須瘤』(mabthera),就是CD20單株抗體,目前健保給付的條件是對腫瘤壞死因子製劑無效果的嚴重型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患才能申請。使用的方法為每個療程注射兩針,間隔兩週,每6到9個月進行一個療程。若為自費則可考慮減低劑量,每個療程約需8至16萬。抗B細胞療法目前也有許多藥物研發中,例如CD22單株抗體,已經完成臨床試驗即將上市;另一抗B細胞療法是『B淋巴球刺激因子單株抗體』(belimumab),這個藥物目前正在進行全球第三期臨床試驗,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有幸也參與這個臨床試驗,同時本科也是亞洲地區收案最多的試驗中心。
(3)第三類藥物則是歐美已經上市的CTLA4-Ig製劑(abatacept),其機轉是抑制T細胞的活化,T細胞及B細胞都是造成類風濕性關及炎發炎主要參與分子,而CTLA4製劑可以減少T細胞的活化,目前已在美國上市的名稱適orencia,用於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同時也可以治療全身性紅斑性狼瘡自體免疫疾病,台灣目前在衛生署送審當中,預計不久的將來可以上市。
(4)第四類藥物在日本已經上市的藥物是tocilizumab,是一種IL-6單株抗體,IL-6是參與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一種細胞介質,日本的研究發現,IL-6製劑效果約相當於腫瘤壞死因子製劑,未來台灣應會引進此類藥物。
(5)第五類藥物則是更新機轉的IL-17單株抗體,IL-17為更專一性造成類風濕性關節發炎的細胞激素之ㄧ,因此近年來IL-17為學術研究的熱門主題,不管是基礎研究其機轉的探討,或是臨床研究近年皆如火如荼的進行,中山醫學大學也將在2009年8月開始執行IL-17製劑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第三期跨國臨床試驗。
(6)最後是未來幾年更被看好的『小分子口服標靶藥物』,標靶藥物在腫瘤科的進展以及免疫風濕科的進展可說是日新月異,最新的發展是口服藥物同時專一性的治療自體免疫疾病及癌症,這類藥物目前正進行臨床試驗當中。
上述許多藥物都已經在台灣上市,而正在臨床試驗當中,或即將上市的藥物也有數十種。然而,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友們千萬不要忘記,其實最重要的根本治療還是生活型態的改變,以及遵從醫囑調整藥物。並不是每個病人皆需使用如此昂貴的新藥。事實上傳統的免疫調節藥物當中,MTX仍是目前公認治療第一線免疫調節藥物,MTX無效的病患才需考慮進行生物製劑或標靶療法。所有類風濕性關節炎病患接受新藥的治療前,都應使用MTX及奎寧的治療,這也是目前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最基本用藥,病友們須配合醫師的指示有耐心的服藥,同時與醫師討論是否使用生物製劑的新藥。
~2009年歐洲風濕病會議後記
魏 正 宗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過敏科主任
類風濕性關節炎(RA),一直是免疫風濕科病人當中比較弱勢的一群,也是造成病患生活功能受損最嚴重的一群,嚴重的病人往往全身的關節都腫痛、變形,甚至無法自理生活。這樣嚴重的疾病發生率不算低,在台灣約有1%人口的盛行率。因不算少見且嚴重,所以類風濕性關節炎,一直是研究的重點疾病,也是各大藥廠發展新藥的首要目標。
在2009年6月10到13日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舉行的歐洲風濕病會議(eular)當中,類風濕性關節炎也是被關注的重點,大會的重點是生物製劑的研發,今年突破分為以下部分:
(1)抗腫瘤壞死因子(TNF)製劑,在台灣已有兩種藥物上市,分別為恩博(enbrel)及復邁(humira),國外有第三種藥物稱為ramicade,另外第四種藥物golimumab最近也剛獲得美國FDA通過上市。抗腫瘤壞死因子製劑,為嚴重類風濕性性關節炎的治療主流,事實上也改變了教科書上的治療,大部分的病人反應良好且效果也過去傳統藥物所無法比擬的。目前研發重點是使用更方便,例如過去恩博需皮下注射每週兩次,較新的復邁則是每兩週一次,而即將上市的新藥,耿進展到每四週一次皮下注射即可,使用的方便性是越來越高。可惜目前健保局給付條件仍然是傳統藥物合併治療使用6個月以上,治療無效的病患才能提出申請,目前無法健保給付的病人,只能自費或尋求實支實付型住院醫療險來補助。
(2)第二大類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藥物為『抗B細胞療法』,這類的藥物在台灣已上市,藥名稱為『莫須瘤』(mabthera),就是CD20單株抗體,目前健保給付的條件是對腫瘤壞死因子製劑無效果的嚴重型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患才能申請。使用的方法為每個療程注射兩針,間隔兩週,每6到9個月進行一個療程。若為自費則可考慮減低劑量,每個療程約需8至16萬。抗B細胞療法目前也有許多藥物研發中,例如CD22單株抗體,已經完成臨床試驗即將上市;另一抗B細胞療法是『B淋巴球刺激因子單株抗體』(belimumab),這個藥物目前正在進行全球第三期臨床試驗,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有幸也參與這個臨床試驗,同時本科也是亞洲地區收案最多的試驗中心。
(3)第三類藥物則是歐美已經上市的CTLA4-Ig製劑(abatacept),其機轉是抑制T細胞的活化,T細胞及B細胞都是造成類風濕性關及炎發炎主要參與分子,而CTLA4製劑可以減少T細胞的活化,目前已在美國上市的名稱適orencia,用於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同時也可以治療全身性紅斑性狼瘡自體免疫疾病,台灣目前在衛生署送審當中,預計不久的將來可以上市。
(4)第四類藥物在日本已經上市的藥物是tocilizumab,是一種IL-6單株抗體,IL-6是參與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一種細胞介質,日本的研究發現,IL-6製劑效果約相當於腫瘤壞死因子製劑,未來台灣應會引進此類藥物。
(5)第五類藥物則是更新機轉的IL-17單株抗體,IL-17為更專一性造成類風濕性關節發炎的細胞激素之ㄧ,因此近年來IL-17為學術研究的熱門主題,不管是基礎研究其機轉的探討,或是臨床研究近年皆如火如荼的進行,中山醫學大學也將在2009年8月開始執行IL-17製劑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第三期跨國臨床試驗。
(6)最後是未來幾年更被看好的『小分子口服標靶藥物』,標靶藥物在腫瘤科的進展以及免疫風濕科的進展可說是日新月異,最新的發展是口服藥物同時專一性的治療自體免疫疾病及癌症,這類藥物目前正進行臨床試驗當中。
上述許多藥物都已經在台灣上市,而正在臨床試驗當中,或即將上市的藥物也有數十種。然而,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友們千萬不要忘記,其實最重要的根本治療還是生活型態的改變,以及遵從醫囑調整藥物。並不是每個病人皆需使用如此昂貴的新藥。事實上傳統的免疫調節藥物當中,MTX仍是目前公認治療第一線免疫調節藥物,MTX無效的病患才需考慮進行生物製劑或標靶療法。所有類風濕性關節炎病患接受新藥的治療前,都應使用MTX及奎寧的治療,這也是目前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最基本用藥,病友們須配合醫師的指示有耐心的服藥,同時與醫師討論是否使用生物製劑的新藥。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