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 Ads

header ad

食物過敏


食物過敏的流行病學

全台灣10%的小孩及2%成人有食物過敏,過敏兒中有40%對某些食物過敏!
常見的過敏原是蛋(36%)、花生(24%)、牛奶(8%)、海鮮、麥類及堅果類食物等。

食物過敏的症狀

食物過敏的症狀千變萬化,最常見的是腸胃道的症狀,如嘴唇腫脹、腹脹、腹瀉、噁心;次常見的是皮膚症狀,如蕁蔴疹、異位性皮膚炎、濕疹;或是呼吸道症狀,如鼻炎、氣喘、久咳、胸悶。更詭異的是少數人會有神經、精神症狀,如偏頭痛、焦躁不安、失眠、注意力不集中。
有許多報告顯示過動兒及智能障礙者有許多是食物過敏造成的!另有研究指出3%的兒童腎病症候群導因於食物過敏。

食物過敏與免疫耐受性

食物過敏為什麼會造成腸胃道以外各種症狀?原因之一是腸道黏膜的免疫細胞有維持免疫耐受性(Immune tolerance)的功能,這樣的功能被破壞,將導致全身的免疫平衡失調。另一個原因是許多食物過敏原與吸入性過敏原有結構上的交互反應,因而容易造成呼吸道的症狀。例如蛋與鳥類羽毛;蝸牛與塵螨;水果、蔬菜與花粉;豬肉與貓等都是有交叉反應的過敏原。

食物過敏的診斷

診斷食物過敏最基本的方法是病患自己的飲食日記從中歸納出幾樣可能的過敏原,再請醫師安排檢查確認。大部分食物過敏的症狀再接觸後幾分鐘到幾小時內產生,少數可在1~2天後發生。
醫師可以抽血檢驗特異性免疫球蛋白E,花3~4次從常見的35種~70種食物中找到答案。
皮膚針刺試驗及皮膚貼布試驗是另一個方法,不過因較麻煩,有些許危險,目前已較少施行。
最嚴謹的方法是隨機雙盲食物誘發試驗,直接給予過敏食物來誘發症狀,需耗費許多人力、時間、設備,也稍具危險性,目前國內尚無法實施。

食物過敏的防治

預防及治療食物過敏的最好方法,就是找出可能的過敏原,並且進量不吃您的食物過敏原。
大部分的食物過敏,在小孩慢慢長大,腸道黏膜免疫發育完全後都可痊癒,一般而言,3歲以後牛奶過敏可消失,7歲以後蛋的過敏也很少了,不過如果是證實對魚、大豆、花生、堅果等過敏的話,可能要更大以後才能解禁。

預防過敏,從娘胎開始

有過敏體質的媽媽,在懷胎的第4~10個月及哺乳期間,應儘量少吃蛋、花生、堅果、牛奶等食物。建議所有具有過敏體質的孕期或準備懷孕的婦女,應接受過敏原檢驗,儘早查出及避免所有的過敏原。
過敏家族的寶寶或臍帶血中免疫球蛋白E過高的胎兒,都是以後得到過敏的高危險群。有過敏體質的媽媽,應儘可能哺育母乳,至少4~6個月,愈久愈好。
寶寶出生一週內絕不餵牛奶,最好4~6個月內哺育母乳或餵全水解奶粉。6個月後才添加副食品,其中蛋應在1歲以後,花生應3歲以後吃。




魏正宗 醫師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

中藥臨床試驗中心主任

人體試驗委員會主任委員

中華民國僵直性脊椎炎關懷協會第二屆理事長

英國皇家國立風濕病醫院(RNHRD)進修

美國加州大學(UCLA)免疫風濕實驗室研究員

前台中榮總家醫科,高雄榮總免疫風濕科醫師,嘉義榮民醫院家醫科主任

台中市402南區建國北路一段110號 (TEL)04 24739595 # 34714 (FAX) 04 24739220

沒有留言

技術提供:Blogger.